首页 > 常识 >

薛刚反唐是真实历史吗(历史上真实的“薛刚反唐”:一个被演义埋没的英雄)

2024-11-15 09:51:41

薛刚是谁?历史上真有此人吗?

茶馆里,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开讲薛家将的故事:“话说薛仁贵征东,薛丁山三扫西凉……”

薛仁贵


这故事咱们听得多了,尤其是薛刚,那可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人物!正月十五闹花灯,误杀昏君不说,还敢反了大唐,真是胆大包天!

不过,您可别被故事里的薛刚迷了眼,历史上压根就没这个人!但是,在唐朝还真有一个和薛刚经历类似的人物,他就是薛嵩。

这位薛嵩啊,可是正儿八经的将门之后,他爷爷是赫赫有名的薛仁贵,那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猛将!

按理说,薛嵩作为名将之后,本该继承祖辈的荣光,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可惜啊,他生不逢时,正好赶上唐朝由盛转衰,这乱世之中,哪还有他施展拳脚的机会?

薛嵩

那么,这位薛嵩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和“薛刚反唐”的故事又有什么关系?

“逼上梁山”:是什么让薛嵩走上反唐之路?

话说这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那可是风光无限,万国来朝!可好景不长,到了唐玄宗后期,这天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励精图治,哪像他这后辈,光顾着和杨贵妃谈情说爱了,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

这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地方上也乱象丛生。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瞅准时机,发动了“安史之乱”。

一时间,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您想想,这薛嵩本是将门虎子,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

您可别觉得奇怪,这薛嵩投靠安禄山,并非天生反骨,而是被逼无奈啊!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那时候的唐朝,就像一棵快要枯萎的大树,薛嵩看不到希望,只能另谋出路。

再说,评书里那薛刚,是因为误杀皇子,全家遭殃才反的唐。

可这薛嵩不一样,他是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这才走上了反唐的道路。

那么,薛嵩投靠安禄山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命运?他会像演义中那样,一路打到长安城下吗?

弃暗投明:薛嵩的“将功赎罪”之路

都说“男怕入错行”,这薛嵩投靠安禄山,一开始也风光过一阵,立了不少战功,还当上了相州刺史。

可这安史叛军,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哪有什么好下场?

果不其然,安史叛军节节败退,这薛嵩心里就开始打鼓了:跟着安禄山这老小子混,迟早得玩完!

再说了,他爷爷薛仁贵可是大唐的开国功臣,自己要是背上这反贼的名声,以后还怎么面对列祖列宗啊!

思来想去,薛嵩决定弃暗投明,主动向唐朝投降。

公元757年,他带着相、卫、洺、邢四州的地盘和军队,向唐肃宗表示归顺。唐肃宗念在他将功赎罪,又出自名门望族,就接受了他的投降。

您别说,这薛嵩还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他这步棋,走得那叫一个漂亮!

不过,薛嵩投降之后,唐朝会如何对待他呢?他还能不能重拾昔日的荣光?

薛嵩:从反叛者到“封疆大吏”的逆袭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唐朝这朝廷,对薛嵩也算不错。

他投降后,不仅没有被追究责任,还被封为了昭义节度使,成了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您想想,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啊!

薛嵩也挺争气,上任后,他兢兢业业,把昭义镇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为唐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772年,薛嵩去世,享年61岁。唐朝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封他为太保,谥号“襄”。

回望薛嵩的一生,他从名将之后,到无奈反唐,再到弃暗投明、建功立业,可谓跌宕起伏,令人唏嘘。

他虽然曾一度迷失方向,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总的来说,薛嵩的故事,不同于评书演义中薛刚的传奇色彩,更多地展现了乱世之中,一个封建将领的无奈与抉择。

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性。

那么,您认为薛嵩最终的结局,算是功大于过吗?他在历史上应该留下怎样的评价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