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打造“孵化式”共同体建设机制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深入探索打造“孵化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机制,构建“12345”工作体系、坚持“需求—目标—协作”三位一体导向、推动“七个一批”全方位孵化,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12345”共同体建设工作体系
坚持“一个方向”。学校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跟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面向大中小学思政课全覆盖。
用好“两个课堂”。学校持续建设“前沿的思政课”“指尖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协调联通、有效融合。依托西迁博物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沉浸式、场景式的“场馆里的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建设成为“理论课堂、时政课堂、数字课堂、实践课堂”一体联动的大课堂。
衔接“三个学段”。学校打造衔接小学、中学、大学的思政课教育大课堂,推动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新格局,在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目标的一致性的同时,坚持各学段纵向贯通、横向互补,实现“芝麻开花节节高”。学校联合中小学共同组织“大中小同上党史课”“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课例展示活动,探索思政课教学的“同题共答”“同课异构”模式。
建强“四支队伍”。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青年学生、校外专家四支队伍的最大合力。坚持以西迁精神为引领,以“六要”标准锻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组织学生宣讲员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理论宣讲活动。邀请校外知名专家上讲台进课堂,开展示范教学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推动“五育并举”。学校坚持“思政引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各学段学生成长需求,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开设特色课程和专题实践活动,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营造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育人氛围,增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坚持“三个导向”科学工作理念
坚持“需求导向”。学校立足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际,坚持中小学需要什么,大学就孵化什么。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优势,依托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以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陕西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等活动为契机,深度参与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培养和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
坚持“目标导向”。学校锚定“打造思政金课珍珠链”的发展目标,充分激发中小学内驱动力,建设各学段高水平思政“金课”。以“西迁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历史性成就”等为主题,开展大中小学集体备课,邀请各学段思政课专家共同打磨课程,为同一主题锻造出不同学段的精品课程。
坚持“协作导向”。学校积极探索多维度“大中小手牵手”协作模式,建立涵盖集体备课、培训培养、实践研修各环节在内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机制,推动教学资源、教师队伍、信息化等领域的一体化建设,充分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融通、队伍打通、资源互通。
推出“七个一批”全方位孵化举措
孵化一批“好老师”。学校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教育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虚拟教研室”等4个在校教育部平台,形成“大中小”思政课三级名师工作室体系,指导西安市大中小学130多名教师荣获陕西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标兵”称号。
孵化一批“好课程”。学校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在内的6门国家级一流思政课程,建设“大中小学思政精品课程群”,指导西安市9所中小学,12门课程荣获教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
孵化一批“好读本”。学校出版社出版各学段《西迁精神教育读本》《爱国主义青春读本》《新时代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三部曲》等多个系列丛书。其中《西迁精神教育读本》(高中版、小学高年级版)被纳入陕西省中小学重点德育读本。
孵化一批“好方法”。学校联合西安市教科院开展有组织科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进行试点探索和总结推广,凝练出小学“情景式”教学法、中学“议题式”教学法、大学“探究式”教学法,形成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方法论体系。
孵化一批“好基地”。学校充分发挥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2家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优势,孵化一批“好基地”。参与建设“同心圆”民族团结工作室,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全国建成200多个大中小学实践基地,每年组织5000多名学生开展红色参观调查、国情社情调研等实践活动。
孵化一批“好平台”。学校积极孵化一批“好平台”,先后建成“大思政云平台”“西迁精神虚拟体验中心”等,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国共有1000多所高校的1000多万人次选修学校思政类在线课程,师生在线互动超过500万次。成立AI思政创新实验室,服务数智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AI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孵化一批“好社团”。学校学生微宣讲团行走4万余公里,面向大中小学开展200余场宣讲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大中小学联合宣讲实践活动,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学校“小青马”调研团队连续多年赴西藏中小学开展调研宣讲,荣获陕西省优秀团队称号。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交通大学“孵化式”共同体建设机制共建成效显著,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建设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强劲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思政课程在不同学段有效衔接,切实提升思政课整体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托教育部4个思政课建设平台,对口支援西部30多所马院协同发展,对口支援西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省内外30多所大中小学开展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活动,覆盖6万多人次,在社会各界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刘源 燕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