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答记者问|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农村,山东万场小戏小剧展演惠及百万群众

2025-04-15 21:53:00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请问,山东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春河:近年来,按照省委的部署安排,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以组织振兴引领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下步,根据《规划》要求,主要是抓好3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主要是抓好三个“深化”。一是深化农村过硬支部建设。从2022年到2024年,省委组织部部署实施了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通过精准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党组织整体提升。2026年是山东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年。在三年行动的基础上,把今年作为村级党组织建设“巩固提升年”,进一步查找整治突出问题、化解风险隐患,切实打造过硬支部,为换届夯实基础。二是深化村党组织“跨村联建”。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持续探索开展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村,通过党组织联建共建带动治理同抓、产业联动、服务共享,实现村庄抱团融合发展。三是深化“万村共富”计划。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影响了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步伐。省委组织部将推进“万村共富”计划,每年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一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以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第二个方面,夯实乡村振兴力量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在建设一支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骨干力量,主要是抓好三支队伍。一是抓好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大力选拔使用基层经验丰富、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指导各级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专题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二是抓好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重点是落实《规划》要求,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管理,定期开展履职情况评估,对不合格不胜任的及时调整;持续实施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轮训一遍;开展后备力量培育三年行动,健全充实村级后备人才库。三是抓好驻村帮扶队伍建设。目前,山东已累计选派6轮、12.8万余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乡村一线驻村帮扶,受到基层普遍欢迎。省委组织部将继续管好用好这支队伍,加强帮扶资金项目监督管理,优化“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帮扶模式,不断扩大帮扶成效。

第三个方面,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主要是抓好三个“持续”。一是持续强化党组织领导作用。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认真落实村级重要事项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策等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类组织规范履职、发挥作用,形成治理合力。二是持续健全落实村级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农村集体资产清查、“三务”公开等制度,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协商议事机制,对村党组织、村委会职责任务,以清单的形式予以明确并严格落实,规范村级工作运行。三是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深化拓展“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整治成果,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基层党组织有更多精力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

文化是民族的根,也是乡村的魂。请问,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山东如何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盛利: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一体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文明乡风建设和移风易俗等工作。一是乡村文化持续活跃,文化体验廊道大放异彩,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欢乐喜庆,“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气氛浓郁,村超、村赛、村晚、村歌此起彼伏,“群众演群众看”小戏小剧展演活动亮点纷呈,去年,全年创演2.2万场,惠及群众245万多人次,乡村文化呈现新热度。二是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加强宣传教育,深化突出问题综合整治,省派“四进”工作队、第一书记等深入基层做工作,推动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觉。三是文明乡风向上向好,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德信用积分应用场景丰富拓展,暖心食堂、美德超市让好人有好报。村民的文明行为转化为“美德积分”,可以在美德超市中兑换生活用品,“不比吃穿比美德”成为乡村新时尚。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四是文明实践丰富多彩,精准开展“五为”志愿服务,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文化润心课、中医养心操、孝老暖心饭等擦亮了乡村文化文明底色。

下一步,省委宣传部将持续深化乡村文化振兴,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从农民群众的兴趣和切身感受出发,结合农业科技培训、田间管理培训、电商培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培训活动,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把思想讲活、把道理拉透,把党的创新理论传到千家万户。广泛开展道德榜样、身边好人等选树宣传,积极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用身边事引导身边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制定正向引导激励政策,让践行移风易俗的群众受尊重、得实惠。二是大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农村,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盘活乡村闲置校舍、楼宇等资源,拓展基层文明实践阵地,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村居)建设文化书院。继续开展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等活动,创新举办乡村音乐节、乡村露营节等。扶持乡村文化能人,支持庄户剧团,创排更多群众爱听爱看的小戏小剧,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三是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乡村振兴文化根基。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通,以更生活化、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到村居治理和建设中,提升本地文化影响力。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系列活动,因地制宜建设村史馆或乡村记忆博物馆,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群众身边奋斗故事,进一步凝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思想共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现代化强省建设增动能增效益。

中国食品报记者:

如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是广大群众关心的事情。请问,山东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制定了哪些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李秋生:《规划》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推动特色产业增收富民。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优化县域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中小微企业向中心镇集聚、乡村工坊和创业车间向重点村汇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县域富民产业增长极,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比如,泰安市岱岳区大力发展黄精产业,有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亩均收入超5万元,从前的“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比如,枣庄石榴加工、销售等市场主体发展到118家,石榴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万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8万元。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县域富民增收的政策,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

二是促进农民高质量就业创业。规范发展农村劳务合作社,打造区域劳务协作平台,推动区域内劳务信息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

三是强化农民增收政策保障。统筹用好城乡公益性岗位,深入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就业帮扶车间提档升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和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围绕适合人工作业、劳动密集型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充分挖掘重点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及附属临建、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方面用工潜力,带动农民群众就业增收。

(大众新闻记者 杨烨莹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 李欣苁)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