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品味遵义︱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2025-07-13 14:00:00

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 秦伟 摄

文︱窦与

从庭院民宅、古村深巷的乡村景观,到不违农时、顺天应时的耕作实践;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理念,到耕读传家、邻里和睦的文化理念……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乡土生活、农业生产中,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

桐梓尧龙山梯田 陈桂良 摄

遵义的区位、地形地貌、社会发展轨迹,使这片山地成为贵州古代耕读文化的沃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稻作民族,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在地处西南的贵州高原传播开来。于是,除了山高险阻、相对封闭的边远地区,耕与读的结合便在汉族移民相对较多的地区,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两汉时期是遵义耕读文化的奠基阶段,东汉时的尹珍是其代表人物。此外,曾任“犍为郡文学卒史”的舍人,著有《尔雅注》三卷,这是“汉儒释经之始”。这一学术成就既是贵州古代文化辉煌的一页,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产。

沙滩村黎庶昌故居 邵佩清 摄

清末名臣黎庶昌所撰的《遵义沙滩黎氏家谱》,堪称明清贵州耕读文化的时代缩影。从古代耕读文化到当代耕读文明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种质的提升。我们既需要看到今天的耕读文明与古代耕读文化的内在联系(即文化传承关系),也要看到21世纪遵义的耕读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创新,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

而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农业智慧与生态理念,与以“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为总目标的乡村振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湄潭县田家沟 盛朝友 摄

行走在湄潭县乡村,白墙青瓦的黔北民居随处可见,与成片的茶园、树林、溪流相映成趣,吸引各方游客纷至沓来。“谦虚有礼知足常乐”“重义尽孝守信立志”“勤学苦练努力登攀”……在凤冈县王寨镇新民社区张家寨,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的家风家训牌,营造出邻里和气、家庭和睦的良好氛围。而今,议事小院、农耕博物馆、农产品直播带货屋相继建了起来,1300多亩蜂糖李稳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遵义茶农采摘春茶 王永娟 摄

当前,遵义市乡村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遵义红、绥阳金银花、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余庆苦丁茶、赤水金钗石斛、遵义朝天椒、习水黔北麻羊、道真食用菌、桐梓方竹笋、仁怀红缨子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正在成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小青瓦、穿斗枋、坡屋顶、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墙、转角楼”,水泥道路贯村庄,青山绿水绕白墙,遵义市创新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正在实现。

湄潭茶园 盛朝友 摄

仓廪实而知礼节,遵义的风土孕育了遵义的文化,“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他们一边劳作、一边读书,或方塘半亩、或草屋几间,或耕作稻粟、或渔樵桑麻,或为佃户只能夜半读书为文,或略有家产可以凭几吟诵寒梅诗札,成就了和美乡村特有的辉煌与诗意。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