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市州观察丨他从美国到资阳来治牙,分4期耗时1年也情愿

2025-04-24 22:01:00

川观新闻记者 田姣 资阳融媒体中心 李好

“我将在4月27日左右飞到资阳。”4月16日下午5点24分,资阳某口腔医院院长李璟貌的社交软件上收到一条来自患者的信息。

上月底,这名患者专程从美国赶到资阳进行种植牙诊疗。整个治疗过程分为四期,将耗时一年。

为何不远万里来到资阳进行种植牙治疗,不仅源于对医生的信任,更在于当地以一颗牙齿为核心延伸出的完整产业链支撑。

患者正在佩戴定制义齿 医院供图

一场跨国就诊

“你能为我做牙齿的治疗吗?”

故事还得从去年12月初李璟貌收到的一条短信说起。

当时,常年在美国工作的华裔邱耀才因为严重的口腔疾病辗转了多家医院,始终未解决问题,一位深圳合作伙伴向他推荐了资阳的李璟貌医生。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向李璟貌发来短信:“你好!我计划来中国看牙齿,希望能进行一次预咨询,看你是否能为我做牙齿的治疗?”

在接近四个月的“远程问诊”后,邱耀才最终确定今年3月份来资阳面诊。除了对医生专业的信任外,让邱耀才最终下定决心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资阳当地在牙齿方面的定制化生产能力。

李璟貌向记者还原远程会诊细节时提到,邱先生在咨询时特别关注当地能否及时为其定制桥冠和义齿。李璟貌回复道:“我们这边有成熟的口腔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可以联合这里的企业定制解决方案”。

3月21日上午,邱耀才到达该口腔医院。经过一番检查沟通,治疗方案逐渐明晰。“这位先生的情况比较复杂,上颌半口种植修复,下颌半口牙冠修复,需要进行咬合重建。”李璟貌说,医院第一时间与义齿定制企业沟通,确定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为定制方。

考虑到邱耀才待在资阳的时间仅有一周,生产环节全程加急。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回忆,正常情况下这种涉及咬合重建的定制义齿需要7至10天才能出成品,但这次供货,从确认完最终方案到质检出货,只用了不到30个小时的时间。

3月28日,邱耀才戴上这款定制义齿,完成了一期的诊疗。4月底,他将进行剩余的牙冠修复,后续还将进行种植手术和种植修复,“虽然需要往返中国四次左右,但我对治疗方案很满意。”

患者正在医院接受检查 李好摄

一个产业集群

为“前店后厂”发展提供支撑

4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该口腔医院诊疗室,李璟貌正在给一位从成都过来的韩国患者看诊。“从其他城市过来看诊的患者不少,但是像邱先生这样跨国看诊的还是首次。”

这位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韩国籍口腔医生,2020年就与资阳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办了口腔医院。依托“中国牙谷”,李璟貌的口腔医院与恒和鑫口腔、四川金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中国牙谷”入驻企业开展合作,开启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医技结合”的高效性。“企业将已获得生产许可的口腔医疗产品提供给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医院将临床试用意见反馈给企业,企业再对产品进行完善。”李璟貌感慨,这不仅有利于医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口腔产品,也有助于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过去义齿生产需物流运输模型,周期长达一周,甚至更久。”李卫说,现在患者在医院通过口扫设备获取口腔三维数据,十分钟之内就能传输到公司的设计中心,结合3D打印和切削技术,常规最快3天就能交付成品。

在资阳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投促科有关负责人看来,这一场跨国就诊,是“前店后厂”模式高效性的一个例证。这种“临床反馈——研发改进——量产应用”的闭环,为“中国牙谷”的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动力。

当前,资阳正围绕“产学研销医养”打造口腔全产业链生态。截至目前,“中国牙谷”汇聚15户全球口腔医疗器械百强企业、143户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335个“资阳造”产品投放市场,4大类60余个口腔设备,5大类100余种口腔材料门类齐全、体系完备,从口扫设备、CBCT、牙椅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到义齿、矫治器等牙科材料的加工,不出园区就能完成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除了患者需要定制的义齿、种植牙等,我们诊所的牙椅、扫描设备,以及日常用的耗材都是在牙谷采购。”李璟貌说。

资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建介绍,目前“中国牙谷”已经开始向医药、眼科、骨科等关联产业拓展,正加速布局医美、耳科等领域。

以医养端为例,中国牙谷口腔专科医院即将建成投用。“这将为口腔全产业链补齐短板、形成闭环。”李建介绍,建成后将涵盖科研、行政办公、儿童保健、疫苗接种等多项服务功能,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以临床医疗为特色的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