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和姐”李艳芬:用耐心化解矛盾纠纷,以温情守护家庭和睦



在包头市土右旗海子乡什大股村,有一位被村民们亲切唤作“贴心人”“公道人”的大姐,她就是村妇联主席李艳芬。扎根基层22年,她用真心对待群众每一份诉求,以耐心化解每一场纠纷,在家长里短中守护着村庄的和谐安宁。担任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以来,她处理的百余件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5%,用“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庄”的原则,在村民与村委会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三心工作法”里的民生温度
李艳芬的调解桌上,总放着一本记满了村民家事的笔记本,里面藏着她摸索出的“三心工作法”——耐心倾听、暖心疏导、细心回访。她说:“家长里短看似小,可对村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得捧着真心去办。”
一对夫妻因丈夫长期忙于应酬,经常晚归,妻子怀疑其有外遇,双方争吵不断,关系濒临破裂。李艳芬通过分别交流倾听发现,丈夫是为家庭打拼却疏于同妻子的沟通,妻子感到被忽视从而导致缺乏安全感。李艳芬引导这位丈夫学会适时表达关心,建议妻子要把自己的需求直接表达出来而非猜疑,协助双方制定了增进陪伴和交流的“家庭公约”,最终成功化解嫌隙,重新建立了夫妻间的信任。
一对年轻夫妇因育儿观念与婆婆产生严重分歧,婆媳争吵导致夹在中间的丈夫不堪重负,夫妻关系也受到严重影响。李艳芬首先安抚各方情绪,肯定了老人的付出,同时帮助年轻夫妻学会互相尊重平和地表达观点。她通过明晰小家庭的“主权”边界,协商出既能尊重老人心意、又能以父母育儿为主的具体方案,有效缓解了家庭紧张气氛,挽救了婚姻。
这样的事,在李艳芬22年的工作里数不清。她给有矛盾的家庭建档案,每月上门回访;遇着家暴、赡养纠纷,她带着妇联执委开家庭会、搞爱心活动,磨破嘴皮也要把心结解开。村民们说:“有李主席在,再大的愁事也能变顺。”

“三级调解网”织密平安防线
“矛盾就像田里的草,不及时除就会蔓延。”李艳芬深知这个理。她在村里拉起了一张“三级调解网”:妇联执委、村民小组长、巾帼志愿者分片包户,3个网格全覆盖,谁家有摩擦,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遇上涉法问题,就联动乡司法所、派出所开“家事联调会”,律师免费来支招;就连外出打工的村民,也能通过微信调解平台说事。这张网,把矛盾都挡在了村门口。
这些年,村里的普法课堂也成了品牌。每季度,李艳芬都请司法所的人来讲民法典、反家暴法,300多份宣传册发到村民手里。她还年年评“好婆婆”“好媳妇”,让得奖的家庭讲故事。李艳芬常说:“法得懂,情得重,这样日子才能过红火。”
如今的什大股村,夫妻拌嘴少了,邻里互帮多了;争吵打闹没了,笑脸问候多了。李艳芬依旧每天穿梭在村里,手里的笔记本写了一本又一本。她说:“调解不是和稀泥,是用法律定规矩,用情义暖人心。看着村里平平安安,我这心里啊,比啥都甜。”
土右旗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地址:包头市土右旗智慧大楼一楼综治中心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权益部
编辑:王娇供稿:孙娟
审核:赵琳
声明: 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