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短信链接诈骗有哪些

2025-01-13 00:38:19

短信链接诈骗有以下几种常见手法:

商场兑换礼品

骗子发送虚假的购物商城兑换登录短信,诱导用户点击链接。

用户填写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骗子通过银行快捷支付等功能盗刷资金。

ETC过期

发送诈骗短信,利用用户对ETC过期的焦虑情绪,诱导点击链接。

套取用户个人信息,并通过银行网站发送验证码,最终转移账户资金。

医保、社保过期

谎称发放补贴或账户变更,诱导用户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积分兑换

发送“积分清零,快点击链接兑换”等短信,利用用户不忍积分过期的心理,诱使点击链接进入钓鱼网站。

涉黄诈骗

短信内容简短露骨,附带奇怪网址,诱导用户点击进行不安全的下载,可能遭遇电信诈骗、盗刷账户或敲诈勒索。

冒充ETC

发送“ETC通知、提醒”短信,以各种理由要求用户点击链接进行核验,诱导至诈骗网站。

冒充机构退费

发送短信声称可办理退费,附带QQ号码或网址链接,要求添加好友入群处理退费事宜或直接点击链接操作,诱骗投入资金。

虚假活动

发送虚假的优惠活动短信,引诱用户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以窃取个人资料或进行其他诈骗。

假冒身份

发送冒充银行、支付平台或其他服务机构的短信,要求用户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以获取用户信息后直接盗刷银行卡。

社交平台诈骗

发送短信冒充认识的人,诱导用户点击链接,窃取个人信息后进行电信网络诈骗。

点赞刷单

发送短信称点赞或刷单可获取奖励,诱导用户点击链接或下载APP,最终进行刷单诈骗。

中奖送礼品

发送中奖信息,要求用户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最终进行诈骗。

冒充保险

发送冒充保险公司的短信,诱导用户点击链接进行理赔或验证,从而窃取个人信息或资金。

贷款类

发送贷款类短信,声称可以快速放款,要求用户点击链接提供个人信息,最终进行贷款诈骗。

冒充银行

发送冒充银行的短信,要求用户点击链接进行账户验证或安全操作,从而窃取用户信息或资金。

冒充社保中心

发送冒充社保中心的短信,声称社保卡有问题需要验证,诱导用户点击链接提供个人信息,最终进行诈骗。

冒充工商部门

发送冒充工商部门的短信,声称有相关通知需要用户点击链接处理,从而窃取用户信息或资金。

双十一购物类

发送双十一购物类诈骗短信,利用用户的购物热情,诱导点击链接进行虚假购物或盗取个人信息。

这些诈骗手法均通过发送含有链接的短信,利用用户的恐惧、贪婪或好奇心等心理,诱导用户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最终达到盗取资金或窃取个人信息的目的。因此,用户收到此类短信时,务必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更不要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