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产量新高后,皖车将往何处去?

2025-08-20 00:10:00
图片

合肥五里墩立交桥夜航拍 来源:站酷海洛

全文共2173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安徽汽车在过去五年的跃升,一定可以写入中国工业史。

今年上半年,安徽一跃成为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省、汽车出口第一省,三项数据分别达到149.95万辆、73.09万辆、46.1万辆(含出口底盘);

产量的夺魁,是可以预见的。安徽汽车产量在去年底就首次突破300万辆,达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168.4万辆,两项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回溯至“十三五”收官之际,安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2020年的产量分别为116.1万辆和10.5万辆,全国排名则分别为第8位和第4位。

而2020年前后,正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大众安徽成立,蔚来中国落地,一年以后,比亚迪又入皖。安徽汽车产量扶摇直上,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赢家。

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再平衡以及中国品牌全面崛起的最佳样本,当然也表明,安徽在汽车产业链布局和技术整合能力上,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高度。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青海、宁夏、西藏无数据) 来源:城市研究室

但登上新的高峰后,前路又将如何走?

实际上,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并购和重组正加速推进,行业洗牌才刚刚开始;

而技术路线也未见终局。特斯拉和蔚来仍在拱卫纯电,一时势微的纯电之路似乎只能渐进而不能速胜;另一方面,换电的网络效应正在发酵,补能网络的公共化正在逐步改变车主认知和使用习惯。

更为瞩目的是:智驾的时代真的来了。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今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说,“如果说上半场的电动化是改善性的,下半场的智能化则是颠覆性的。”

今年3月,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出版新书《志在超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这是苗圩自两年前出版《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后的姊妹书。两书之间,正是中国汽车上下半场的分野。苗圩说: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生态的较量。比起上半场,下半场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更成熟的政策环境、更先进的市场发展水平、更强大的技术迭代能力、更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起点更高。这就要求我国汽车产业以更前瞻洞察、更高效的创新,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算力芯片等新型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领先优势,实现真正的换道超车。」

图片

《志在超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

如果说上半场破局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下半场可能要比拼高阶智驾普及率。

产量新高的安徽汽车跑向下半场,还能指望用过去的地图来指引吗?

另一个问题则是,所有人都在说汽车有美好的未来,而它确实面临实实在在的挑战。而皖车将往何处去?我们又要靠什么打赢下半场?

安徽省相关领导近日在合肥市调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强调:尊重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坚持技术长期主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坚守创新为强、以强促大,持续保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竞争优势。

毫无疑问,下半场的安徽汽车产业一定要代表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产业规模的量级跃升固然重要,但产业提质增效则更为关键。

与此同时,下半场的安徽汽车也要耐住心性,在时代浪潮中筑牢根基,积淀底蕴,以高质量、高品质、高品味展示出“靠得住”的安徽汽车风范。

最终,是要打造出安徽汽车产业具有鲜明辨识度和全球影响力的IP。

这令人想起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比喻:“造车是一场马拉松,加速跑时必须掌握好节奏、调整好气息,这样才能跑得更久。”

皖车中高端产品正不断涌现,尊界S800填补国内超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空白;蔚来ET9成全球首款智能电动行政旗舰轿车;但另一方面,随着新车研发周期缩短,新技术层出不穷,在保证新车迅速上市同时维持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挑战。

尹同跃深谙“平衡之术”。奇瑞布局技术很早,上车却异常谨慎。尹同跃的名言,要“再学丰田一百年”。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也在今年屡提“长寿命电池”,“电池寿命是8年,8年后怎么办”,他进而提出“15年不限里程,85%的健康度可用性”电池新指标。

可以预见的是,在产量新高之后,安徽对汽车产业的重新审视和再平衡将不仅体现在汽车产品上,还将辐射政策规制、区域协同、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调节。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安徽汽车战咨委委员董扬认为,安徽汽车产量新高之后,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要从传统招商引资逻辑中跳脱出来,引入新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一是服务至上逻辑。“安徽要有雄心成为长三角政府服务的标杆。”

二是汽车社会逻辑。“安徽要用汽车产业带动和促进相关社会消费升级。”

三是创新生态逻辑。“安徽要引导车企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力,要用创新赋能企业。”

董扬告诉元新闻:更宏观地看,安徽汽车要塑造“靠得住的先进”的品牌形象,内核就是坚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守质量安全底线,持续保持汽车大省、汽车强省的地位。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先靠的是换道超车,但换道之后如何持续领跑才是真正的大考。回顾安徽汽车工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是真正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但前路仍是一场“泥泞的马拉松”,皖车仍要砥砺前行,在红海中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游向海阔天空。

图片

元新闻记者:梁巍 《皖车 · 下半场》系列报道 ①

审核:杨菁菁 编辑:胡霈霖 校对:解明傲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