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在华旅行,您只需掌握一种语言
西班牙《国家报》7月17日文章,原题:在中国旅行,您只需掌握一种语言——二维码 中国铁路系统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是里程的增长。京沪线高铁的(北京至上海)时速超过350公里:这条铁路连接了国内外游客的两大关注焦点,这两座大都市展现了同一国家的两种面貌。
在京沪高铁中途停站时,总有列车工作人员带着数十袋食物在过道中穿行。这些食物并非来自列车餐车,而是乘客在旅途中通过手机应用程序点的外卖。外卖骑手或车站附近餐馆的工作人员会在列车即将停靠的车站,将订单送到相应的高铁上。乘客在外卖软件中标记的送货地址不是住宅地址,而是其所乘坐列车的车次、车厢号以及座位号。这只是中国现代化及其部分地区所取得巨大技术进步的众多例证之一。
“现在西方游客赴华旅游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语言或文化,而是技术障碍。”西班牙地平线旅行社主管哈维尔·费尔南德斯提醒道。
在中国,二维码贯穿日常生活,用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几乎所有商店付款。这种情况并未在西方国家发生,但在中国,智能手机使用的普及与这种加密系统的应用是同步发展的。
二维码服务于当地居民:支付商品、验证身份、登录社交媒体以及获取海量信息。对于在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来说,其中一些使用也是必需的。例如,乘坐令人惊叹的磁悬浮列车时就需要用到。这是唯一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31公里。它仅用7分多钟就能完成连接上海浦东机场与位于市中心的龙阳路地铁站大概30公里的行程。
拥有二维码的手机应用程序对于购买著名旅游景点的门票也非常有用,例如天坛和长城。在为期两周的中国之旅中,二维码将成为忠实的伙伴。
虽然一次有组织的旅行无法解决中国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带来的所有技术挑战,但它能避免其中的许多困难,并让您更好地探索中国东部地区蕴藏的无穷历史细节。(作者赫克托·拉诺斯·马丁内斯,李迅典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