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红石"青松灶":镌刻抗联精神的生态丰碑
在吉林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深处,一棵胸径1.55米、树高28米的沙松傲然挺立。这株被称作“青松灶”的古树,不仅承载着260年的自然密码,更烙印着东北抗联的红色记忆。作为吉林省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它的守护历程见证着生态保护与红色文化交融共生的生动实践。
法治筑基:年轮里的守护密码
吉林省2017年颁布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为“青松灶”构筑起法律屏障。红石林业有限公司建立“一树一档”管理制度,详细记录生长数据、历史背景和保护措施。为强化责任落实,红石林业有限公司还成立了由营林部门、护林员、党员干部组成的古树保护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巡查监测。曾通过铁线牵引和支撑修复技术,成功矫正古树主干倾斜。法治化的管理让古树在岁月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向上生长的姿态。

资料图片
综合治理:为古树健康保驾护航
“青松灶”的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红林公司与当地政府携手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企业主导、政府协同、公众参与”的保护格局。
在“青松灶”的保护中,现代科技为古树保护注入新动能。红林公司采用无人机巡航与人工巡视相结合,实时监测土壤、光照及病虫害数据。当发现松针异常时,专家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精准化解虫害危机。避雷装置的设置更如同为古树“穿”上铠甲,使其免受自然灾害侵袭。周边实施的封山育林和生态步道建设,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也让游客能在适度距离中感受古树威严。

资料图片
精神永续:年轮中的红色印记
抗联战士曾利用树体中空结构设计“无烟灶”,使炊烟通过暗管在树干内消散,成功躲避日军围剿。杨靖宇将军带领战士依托这种智慧,在蒿子湖密营粉碎敌军十余次进攻。如今依托古树建立的抗联纪念馆,通过场景复原让历史重现。每年七一、国庆等重要节点,数以万计的党员在此宣誓,让抗联精神与松涛共鸣。

资料图片
这株穿越时空的“活”战士,以舒展的枝干勾勒生态保护脉络,用交错的松针续写红色传承故事。在法治与科技的双重守护下,“青松灶”既承载着林业永续发展的绿色使命,更成为滋养精神沃土的生态丰碑。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