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堰河的颜色不止青绿!日子也红了

2025-04-24 15:54:00

从穷山沟、到标杆村,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出一条“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的独特路径,成为远近闻名的“两山”转化示范地。今年春季,村里发生了几件大事,一起去看看。

今年开春之后,堰河村合作社要招第一批正式员工。几位有实力的种子选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陈雪梅说:“欢迎各位来到我们堰河村,我们右手边是云溪小院,它是……卡住了。”

村民:“声音大点,讲慢一点。”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陈雪梅说:“Welcome to YanHe,Yanhe is the.……”

这是应聘者小陈,英语专业毕业的95后“新村民”,她为堰河村设计了英文版讲解。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陈雪梅说:“我反而觉得现在年轻人到农村里面也很有发展前景,我的专业和工作经历在这里也有很大的用途。我希望能把堰河推向世界,把我们的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2007年,堰河村成立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专注发展生态旅游以及开发旅游产品。从第一批尝鲜的25户农户,到现在的全体村民入股,集体有收益,村民喜分红。想让这片绿水青山在日新月异的旅游市场中“常青”,还需要人才“常新”,机制“常新”。这一次,合作社首次外聘专业人才,真正发挥着市场化经营机制。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委员祝勇说:“合作社向市场化、规模化运营,我们就必须招年轻人,文化高一点的、要市场化的人才。将来我们要做数字化的运营,真正把我们合作社用好了、用活了,三年内要达到800万的收入。”

年轻一代人才辈出,老一辈也在发挥余热。堰河的游客多了,娱乐、演出也该跟上。村里琢磨,与其从外引进,不如向内发掘。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杨培信说:“是我亲自做的,这是几十年以前我们堰河文艺传统。有百倍的信心,把他们教会、搞好,就算完成我的任务,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搞这个。”

村里举办的年货节上,练习时长半年,平均年龄超四十的“堰河女团”成团出道,别具地方风情的舞台,“圈粉”无数。原来,山水的颜色不只青绿,本地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从走马观花式旅游,变成了深度沉浸的感受。

游客李阿姨说:“很有特色,我们是慕名而来,人山人海,大家心情都很好,特激动。”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委会妇联主席谢厚翠说:“到外面去请,不如我们自己把这些文艺活动捡起来、展现给大家,把我们最好的一面,传统文化,给客人来欣赏。”

从窗帘、灯具到座椅、马桶的全屋智能,屋外有造景,上楼有电梯的现代化设施,这一排排小别墅让人很难想象这是深山小村的农房民宿。这是即将完工的堰河村民宿3.0版本,村里统一免费规划设计,村民自己投资建设,让全村接待能力翻倍扩张。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委员祝勇说:“这个椅子一万八千多元,一栋投资100万元的到500万元,现在村民对投入很有信心,因为收益很快。大家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已经过到河那边,大家都知道前面路要怎么走了。我们经常聊天,他们都有一些构思,堰河五年什么样、十年什么样,我们民宿做到什么时间。”

绿了青山,红了日子。这两年,堰河村旅游收入每年保持超20%的增长,年游客量冲刺百万。从山沟沟到金窝窝,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变化看在眼里,信心聚在心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湖北台 襄阳台 谷城台

编辑:贾可 | 校对:刘斌贝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