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
2025上海车展23日开幕,为期10天。今天(27日)开始是公众日。车展是全球车企展示智能化、电动化的重要舞台。记者发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多家跨国车企仍然将中国市场作为全球市场的战略重心,持续“加码”投资中国。
车展期间,日本丰田汽车的重磅消息接连不断,不仅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上海设立旗下品牌雷克萨斯独资工厂。同时宣布首次在全球采用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首次由中国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新产品。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造出一个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又不失丰田底蕴的丰田车。将来丰田所掌握的技术,将反哺全球,为全球丰田的电动化变化做出贡献。

在供应链与零部件展区,这家法国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国际车展成为他们全年唯一参与的重大展会。

佛瑞亚集团可持续发展执行副总裁 尚蔚兰:我们将把在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全球市场,并提升竞争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未来将采用本土化战略,助力中国汽车行业的增长和转型,把在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全球市场。

专家表示,从这届上海国际车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从“走进中国”变为“融入中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付炳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培育出全面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些基础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发新产品,应对市场的升级,以及走向全球市场一个很重要的资源。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迈上新台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全新发展中,来自德国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可以说,中德汽车产业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在宝马展台,由宝马上海研发团队主导设计的超感智能座舱首次在亚洲亮相,带来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据了解,这项新技术将于今年底实现量产,并反向输送至欧洲工厂。

宝马集团董事长 齐普策:我们在中国设立了德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超过3000名工程师专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与数字化用户界面,并与多家本土合作伙伴共同将前沿AI技术融入汽车产品。

德国大众汽车则集中展示了他们“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的首批成果,展示了历史上最多数量的新能源车型。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 奥博穆:中国汽车市场正以惊人的创新速度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我们集团深度参与这一变革浪潮。

奥迪与上汽的合作有了新进展,不仅展示了专为中国路况设计的全新底盘,同时联合上汽开发了全新智能化平台。

奥迪上汽合作项目首席执行官 宋斐明:中国当之无愧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阵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化速度,没有任何一个市场能像中国这样充满竞争活力。

除了整车企业外,来自德国的零部件企业——博世集团,也选择将最新产品放在中国进行首发,并与国内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 马库斯·海恩:中国消费者对尖端技术有着极高要求,这正是中国市场创新迭代,速度领先全球的关键因素之一。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德汽车产业优势互补
车展上,记者遇到了去年也参加北京国际车展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她表示,中国与德国的汽车产业合作之所以更加紧密,主要原因是双方产业上的优势互补。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告诉记者,现阶段中德车企的合作更加向纵深发展,不仅德国企业从中国消费者角度考虑,开发大量的创新技术,中国车企也更加深入地理解欧洲客户。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 穆希雅:我们认识到市场差异巨大,中国消费者与欧洲消费者需求不同。上海车展则展现了各方的开拓精神,这正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全球开放市场、开放贸易。

穆希雅还告诉记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车企以及供应商进入德国市场,共同推动中德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 穆希雅:关税和贸易摩擦最终只会增加消费者成本,我们应共同努力消除而非增设贸易壁垒。我们呼吁各方思考如何开放市场、促进竞争。
海外人士如何看全球汽车工业未来
不仅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的表态,在车展现场,记者也同时采访了多位海外人士,在当今全球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他们是如何看全球汽车产业的新变化呢?
有海外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有的国家在设置贸易壁垒,但这并不会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进程。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 马库斯·海恩:首先需要明确,汽车产业始终是全球化产业。虽然未来走势难以预测,但我们在德国本土及全球市场的深厚布局将为我们提供坚实保障。

多家整车企业也针对目前全球复杂的经济形势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奥迪上汽合作项目首席执行官 宋斐明:我们认为加征关税并非解决行业挑战的良策。产业健康发展需要的是全球统一的公平竞争环境,以及透明稳定的政策体系。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 奥博穆:我们始终支持全球范围内自由而公平的贸易,对繁荣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实现市场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良性的竞争对市场是有益的。

来自澳大利亚的汽车经销商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车企提供的插电混动车型受到欢迎,在过去五年里,中国为澳大利亚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也从不足2%增长到近20%。

澳大利亚汽车经销商协会首席执行官 詹姆斯·沃特曼:虽然无法改变国际大环境,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优质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品牌合作范围来降低风险,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精力与中国等原产地的制造商深化合作关系。

来自法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负责人多次来到中国,他表示,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和欧洲更应该携手共同面对全球汽车工业的新变化,中国可以在欧洲建立合资工厂,提供技术、产品等。

法国汽车经销商协会全国主席 弗朗西斯·巴托洛梅:我们绝不能陷入价格战和关税战,这是错误的,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双输。我们应该保持最低限度的关税,更希望通过两国产业间的大规模合作来实现共赢。

法国前总理也对记者表示,当今世界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球更应建立良好平衡的合作机制,互利共赢。

法国前总理 拉法兰:我坚决不认同关税升级的做法。我相信合作才是根本之道,更是欧洲与中国未来合作的发展方向。当今世界充斥着各种紧张局势。而化解这些紧张局势的唯一途径,就是深化国际合作。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