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不见不散!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在兴隆湖畔完成“收火”
川观新闻记者 蒋君芳 李强 成都观察 王翱
7月26日下午6时许,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当“竹梦”最终由最后一棒火炬手马塞尔·哈塞迈尔高举回到收火仪式舞台,标志着这场跨越3个城市,途经6个文化地标的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收官。当现场主持人喊出“8月7日不见不散”的约定时,仪式现场爆发热烈掌声,所有人都在期待这场夏日体育盛会的到来。

最后一棒火炬手马塞尔·哈塞迈尔

马塞尔·哈塞迈尔手执“竹梦”步入会场

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在兴隆湖畔完成“收火”。
作为当天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兴隆湖站共设38棒火炬手,涵盖体育冠军、科技先锋、文化使者、青年典范,以多元身份诠释“万千气象”的时代内涵。首棒火炬手张亚雯,作为重庆首位羽毛球世界冠军,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动为纽带,开启接力;末棒火炬手马塞尔·哈塞迈尔,是世界运动会历史上最伟大运动员评选第四名、德国籍水上救生名将,以全球视野传递世运精神,寓意成都世运会立足本土、链接世界的胸怀。
此外,两届奥运举重冠军李雯雯,澳门大学校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宋永华,成都世运会会徽设计者、英国设计师约翰·费尔利和成都世运会火炬外观设计者冯犇湲等参与了接力传递。

世运会火炬在兴隆湖畔传递。

第88棒火炬手李雯雯(中)

世运会火炬在兴隆湖畔传递。
“公园城市”重要理念在兴隆湖畔首次提出。兴隆湖站火炬传递路线从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前草坪出发,沿湖开展至路演中心,全程约4公里。火炬手们途经超算中心、生态绿道、湖畔观景平台等标志性场景,通过“湖水与景色交织、生态与科技共融”的壮阔场景,向世界展现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的创新活力与未来图景,以“绿道即跑道,公园即赛场”的理念诠释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办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