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打造农村三产融合新路径 激活西安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4-12 12:44:00

近年来,西安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守正创新,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据了解,2024年,西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95.28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556.19亿元,总量位居陕西省第1位。

聚焦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两大主题”,西安市坚持科学规划布局,积极构建“三区一带三基地13+6集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资源统筹、政策支持、要素集成等措施,着力打造秦岭北麓休闲农业,西咸、高陵、阎良生态农业以及渭河沿线设施农业3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为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筑牢了坚实基础。

立足优势特色产业,西安市充分发挥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功能,搭建了“首席专家+农业产业链+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技术框架,实现了资源整合、跨界融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构建了西安智慧农情监管“空天地”平台,航测遥感技术全链应用,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等新场景、新业态深度融合。推进市校合作,充分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技资源,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在环山路沿线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廊道,引领农村三产融合,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主导产业,通过实施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强镇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搭建梯次分布、要素匹配、功能衔接的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带动不同层级产业竞相融合发展。近年来,西安市已先后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2个,支持建设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40个。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西安市依托经营管理基础较好、加工转化增值能力较强、产业链条较为完整、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度挖掘5大类20项重点产业领域加工潜力,着力构建“1+7+N”农产品加工梯次布局(即1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7个加工集聚区和多个加工基地),有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化、品牌化发展,深度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截至目前,西安市累计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省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省级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38个。

依托乡村资源禀赋,西安市深度发掘乡村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农耕体验、休闲康养等乡村经济新业态,拓展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空间。聚焦“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以“和美乡村”为基底,聚力打造魅力休闲乡村23个,90个村入选首批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占全省1/5。聚焦粮食或重要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以“三产融合”为路径,创新打造西安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基地20个。聚焦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每年分季节发布推介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超过20条,开展休闲农业活动20余场次。西安市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次达275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1.1亿元。

此外,围绕开展“双增收共富裕”行动,西安市大力培植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通过产业升级、三产融合、社会化服务、资产运营等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组建全国首个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推动12类158宗项目交易,目前已成交金额7亿元,为村集体增收5.7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9541.27万元。2024年,西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85元,同比增长6.9%,绝对值和增量位居全省第1位,增速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1位。

下一步,西安市将以“强加工、延链条、拓功能、促融合”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市、富民一体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来源: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