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点“绿”成金,重庆为什么能?
新重庆-重庆日报 方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前不久,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强调要改革赋能推动林草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处于重要位置,应当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在拓展“两山”转化路径上探路先行,更好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对于正在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重庆来说,在向“绿”而行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如何点“绿”成金,让绿水青山更显“颜值”,金山银山更有“价值”?

北碚区,缙云山被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壮阔画卷。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当下,一座山、一片林、一条河的价值,往往就是独一无二的绿色本底。
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浩浩汤汤向东奔流;天蓝山青,碧水澄澈,巴渝大地绿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日渐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重庆的一张闪亮名片。
数据为证。2024年,重庆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35.2万亩,完成国家储备林收储经营10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9天……
不难发现,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重庆拥有厚实的“绿色家底”。而这也是重庆点“绿”成金最大的底气。
当然,绿水青山能不能转化为金山银山,或者说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色,关键看绿水青山的“质地”。而筑牢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关键就在“保护”二字。
对重庆来说,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锲而不舍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重庆山水的“绿色颜值”越来越高,进一步筑牢绿色本底,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基地在重庆揭牌。基地的核心任务是探索破解跨域协同难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路径,助力长江大保护。

云阳县云阳镇,阳光下的长江消落带和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构成美丽的画卷。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点“绿”成金,大势所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为重庆一体推动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锚定了方向。
政策利好接连不断。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今年1月,《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其中明确提到,要深入推进长江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促进共抓大保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到,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
各项部署落细落实。去年9月召开的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围绕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部署了全市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明确“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具体路径。
今年重庆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对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提出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要求——要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体制新平台新机制,确保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坚实稳固。
绿色金融改革“助攻”。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的省级经济体,重庆积极做深做透绿色金融改革这篇大文章。截至2024年12月末,重庆绿色贷款余额超8270亿元,同比增长逾20%;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绿易贷”再贷款、“绿票通”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贷款176亿元,带动年碳减排400多万吨。
前不久,市总林长办、市林业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印发了《重庆市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政策措施》《重庆市“政银企”协同推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助力破解集体林改“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毫无疑问,重庆点“绿”成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开州区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为人工孵化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做体检。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重庆点“绿”成金,金的成色如何体现?
在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沈满洪教授看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能够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要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有机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资源真正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对重庆来说,既要推动把“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做大做优,提升其价值,也要把“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做通拓宽,确保能变现。
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重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两山”转化的主渠道,不断推动绿水青山生态“颜值”转换为金山银山市场“价值”。
比如,武隆依靠奇山秀水,打造出芙蓉江、仙女山、天生三桥等一系列知名景区景点,提升游客“食、宿、景、游”沉浸式体验感,全区超10万群众吃上“旅游饭”;创建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引进傲得航空飞行器制造、亿航航空科技智能制造及应用等项目,固定翼飞机、重载无人机实现“武隆造”。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重庆因地制宜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路径,充分将各区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生态优势升级为品牌优势,让重庆的好生态、好山水成为“有价之宝”。
比如,酉阳立足于平均海拔800米的地理特点,聚焦“山的价值、绿的优势”,从水、土、气、海拔、森林、物种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挖掘,系统梳理出基础生态资源6类、核心产业资源7类,持续打造具有地方辨识度的“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相关农特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让金融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近年来,重庆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制定《重庆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探索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
比如,重庆茶山竹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人工栽植的楠木资源,获得农发行重庆市永川支行“树票”质押贷款1500万元,完成全国首单楠木“树票”交易;云阳县依托全民所有林草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获得了重庆三峡银行授信1.8亿元,实现森林草地资源资产的一体化盘活,成为全国首例“自然资源清单+委托代理协议书”模式融资案例。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可以预见,随着巴渝大地的“绿色颜值”“金色价值”不断提升,重庆定能在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中,当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大保护的排头兵、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者和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