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青未了 | 东方出现鱼肚白
文 | 庞珍
周末,遇见一篇文章,是辽宁作家侯德云的小说《谁能让我忘记》。小说娓娓道来,最后一句:
“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
我回过头。
我没有看见爹妈。
也没有看见刘家庄。
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
这结尾,五个句号,五个独句,精准概括前文,尤其最后一句,作者真可谓运笔老道,用词毒辣,我鼻子一酸,泪已上潮。
30年,时间应该不算太久远,此刻,往昔如卷轴画般在我眼前铺展开来——
我出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从记事起,父亲常年种菜,卖菜。
父亲行伍出身,服役几年后回归田野。印象中,一年到头,他从不闲着,种各种蔬菜,收菜,一早一晚走街串巷去卖,补贴家用。菜园就在东院里,给弟弟盖新房之前,院子东边空地上,麻溜地一大圈围起来,成了个大大的菜园。从春天到秋天,这里都是生机勃勃,绿油油一片:开春撒的种子有韭菜、菠菜、黄瓜、小油菜,夏末点播上西葫、南瓜、辣椒、青椒,更有豌豆角和面北瓜、吊瓜,一年到头一家人跟着忙碌,天天跟串花的一样,过着农家人的小日子,虽清苦,倒也和乐。
种菜,最关键的环节是浇水。那时候,家家户户用压水井。我们姐弟仨常常一大早被父亲轰起来,去东院压水浇菜。弟弟小我三岁,妹妹又小弟弟四岁,我们分工,弟弟和我压200下,妹妹压100下,各自数数,定期换班。干多干少,弟弟从不计较,妹妹则是个鬼机灵,压着压着,总是虚报数。我们一下一下地压着压水杆,看着东方露出鱼肚白,天空渐渐放亮,伴随着哗哗的水声,欢声笑语便在这小院的上空盘旋……
压水的当儿,小妹动不动就耍个小心眼,一不注意,“69”下个数可能就是“100”了,弟弟实在忍不下去常常揭穿她,我自然摆出一副主持公道的“包公”相:批评数落小妹。哈哈,说归说,闹归闹,活儿还得继续,于是就有了你替我数数、我替你监督的好戏,我们打着嘴仗,大声数着数,枯燥乏味就像头顶的麻雀扑棱一声飞走了,剩下的全是晨光里的星星。
爸爸经常在菜园里转,一会儿打打垄沟,一会儿给菜苗培培土。他自己卷旱烟抽。卷旱烟也是讲究技巧的,就像种菜一样,熟能生巧。那时,乡里供销社有白纸卖,他买来白纸,折叠好,剪成四四方方巴掌大的方块纸;从集市上要来大烟叶,晒干压碎,把碎烟叶捏一小嘬儿放纸上,像顺垄沟一样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烟叶顺成一小溜,对角小心翼翼地卷起来,一头大,一头小,是纺锤的样子。偶尔还在耳朵上别一根,见人就分。这旱烟是邻里乡亲的见面礼。父亲常皱着眉头,认真查看,时不时狠劲地吸一口旱烟,悠悠地吐一口烟圈儿,那神情,赛赛的,很享受……
就这样,父亲看着他的菜宝贝们一天一天长大,有时候我呆呆地看他,觉得他看庄稼、瓜秧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那是他儿女的学费、油盐酱醋茶、农药化肥等各路开销,更有半身不遂的奶奶的医药费……是啊,此时想来,那时刚过40岁、正值壮年的父亲,长年累月在土里刨食吃的我的父亲,何尝不是瞪圆了眼睛、殷殷切切盼着他的菜宝宝们赶快长大啊!
父亲母亲白天去地里干活,傍晚回来,母亲忙孩子、做家务,他摘菜去周围几个村卖。那时,大金鹿自行车是他出征的宝马良驹,后座两侧各捆两个大箩筐,我是爸爸的跟屁虫,放学回来很少有作业,就给爸爸打下手。
有一次摘黄瓜,他摘我端。黄瓜秧子都是用细木棍撑起来的,每两垄秧子交叉支撑,依次往上爬,花开过后,纽扣大小的瓜儿就开始坐胎,追着太阳、吸收着脚下的养料,一点一点地长。黄瓜的叶子宽大,有粗糙的毛边,夏天里穿行在地垄间,常常腿上胳膊上被拉得东一道西一道的血口,黄瓜通身都顶着尖尖的刺,我端着簸箕,爸爸说“端好啊,别动它!”刚摘下来的瓜,嫩嫩的,绿绿的,令人垂涎,禁不住诱惑,我瞅他不注意,抓一个去咬,疼痛感瞬间蔓延开来,不由得我扑棱一下扔在地上,“哎呀”一声,一簸箕的黄瓜摔到了地下,爸似乎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动声色,只回头淡淡地问了一句,“扎着了吧,叫你馋嘴!”黄瓜的清香还在,但我心里又羞又愧,也不敢做声,他终于还是放下手里的活计,回身过来,拿起我的小手,嘴里哈着气,不停地吹着,“没事啊,没事,明天就好了,这细刺不伤人,哎,以后得记着啊,洗洗,把这刺去掉再吃!”我眼里泪花闪闪,狠狠地记了仇……后来,活干多了,手上有了茧子,就不怕这小小的刺了。
黄瓜产量高,只要浇上水,它们一天一个样地疯长,水灵灵的好看。隔一天就能摘两大箩筐,一般是头天晚上摘,一早去卖。我和弟弟说笑着,一起帮忙,你扯一头,我拽一角,下面垫好麻包,你横放一排,我竖放一排,把长相好、个头顺溜的码好,一行行,一溜溜,头挨头、尖对尖,这水灵灵鲜嫩嫩的瓜儿们安安静静地躺好了,个个都是出嫁前的俏姑娘。装好,盖好,在上面再洒上少量的水,盖一层布,就专等黎明时分的到来。
那时候,收拾完,低头看时,簸箕里剩下的呢,都是歪歪扭扭的小瓜,或者是个头大身子小的残次品。种菜的不吃菜或吃次菜,品相好的,都要去卖,或者专门捡些出来,分给邻里乡亲。父亲的原话,周正的给别人,剩下的,咱一样
第二天清晨,伴着东方的鱼肚白,父亲出发了......
作者简介:庞珍,女,七〇后,济南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济南市中小学教育专家库成员。热爱文字,喜欢诗歌散文。代表作品《海的女儿》《守望幸福》《流年似水》。作品多发表于《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山东散文》《当代散文》《山东教育报》等刊物。
文学观:眼中有风景,笔底生温暖。
壹点号人文写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