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诊所有哪些违规
私人诊所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包括:
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开具处方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只有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才能获得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未取得处方权的医务人员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是违法的。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校验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定期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按期办理校验且继续从事诊疗活动的,可能会被吊销执业许可证。
执业地点未办理变更登记
当医疗机构的执业地点、名称、主要负责人、诊疗科目或床位发生变更时,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未经变更登记的,将依据相关法规处理。
出卖、转让、出借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不得出卖、转让或出借执业许可证。违反此规定的,将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必须使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将受到警告、罚款,甚至吊销执业许可证的处罚。
超出登记诊疗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除急诊和抢救外,医疗机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诊疗科目范围的,将受到警告、罚款,严重者将被吊销执业许可证。
未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范围执业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和范围开展诊疗活动,擅自跨范围执业的,将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
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开具处方
诊所内未取得处方权的医务人员(如护士、行政人员等)擅自为患者开具处方,违反了《处方管理办法》,可能危及患者的用药安全。
处方书写不规范
处方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药物名称书写错误、用法用量不明确等不规范行为,可能导致药师审核把关不严,引发用药错误。
不合理用药
包括药物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滥用抗生素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未按规定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
违反《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未告知患者相关信息将受到警告和罚款。
非医师行医
在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口腔医疗卫生技术活动,属于非医师行医行为,将受到罚款和停止非法执业活动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