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下句是啥(曹操的雄心你有吗?)

只要一提及三国,人们脑海中马上会出现大反派一代奸雄曹操、人近妖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形象,这离不开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秉着“尊刘贬曹”的立场,通过描叙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完美演绎出了曹操的阴险狡猾、奸诈毒辣。
看看其中一个著名桥段。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当时曹操逃难到吕伯奢家,吕伯奢准备杀猪款待他,曹操听到磨刀声,以为吕伯奢要杀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全家。事后,当他发现杀错人后,便说出了这句霸气的话。这句话体现了狠辣与自私,也使人们更反感痛恨曹操。
不过,陈寿的《三国志》中对这事的记载可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三国志》这样写到:曹操到吕伯奢家时,吕伯奢不在,他的儿子们想要打劫曹操的财物,曹操这才自卫反击杀了人。历史已经尘封多年,究竟孰是孰非,我们也无从考证了。
曹操的艺术形象一直非常活跃,各种历史小说、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层出不穷,从历史的角度看,被塑造成英雄的角色,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被塑造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京剧《捉放曹》《斩华雄》《战宛城》《群英会》《华容道》《官渡之战》等都有曹操登场。由于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奸诈形象,所以在京剧中曹操的脸谱为代表奸诈、狠毒、阴险的白脸,其脸谱上笑容满脸,笑里藏刀。
事实上,曹操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和人格魅力的人物,不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在文学方面成就斐然,诗歌作品气势磅礴,积极进取,表达了远大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曹操(公元155一220年),字孟德,小字为阿瞒,籍贯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是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奠基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之家,其父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东汉熹平三年(174年)以“举孝廉”的方式入仕,参与镇压黄巾军,并因功升任济南相。他安定济南,据守兖州,改编青州军后,逐步成为一方诸侯。
汉献帝建安三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至许都,以天子名义征讨四方,先后升任丞相、魏王。对内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韩遂等地方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乌桓、鲜卑等族,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施行减赋税、屯田制度,整顿风俗,为曹魏立国打下基础。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享年66岁。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代汉,建立曹魏政权,曹操被追封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雄健,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代表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都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雄健,诗中常常表达对人生、历史、社会的思考,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启示。曹操的诗歌在形式和技巧上也有创新,他善于运用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也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五言诗的成熟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著名的一首五言诗。

《龟虽寿》
三国·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的大意是:神龟之寿命虽然可活几千年,但它终有死亡的一天。腾蛇尽管可以乘雾飞行,但它最终也会死去,化身为尘土。
千里马虽已老卧于马棚之中,可它驰骋千里的壮志之心却依旧存在。心存大志之人哪怕到了老年,依旧会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的雄心。
人之寿命虽有长短,但它并不是上天注定的事。个人只需好好调养身心,就可以延年益寿。
我非常庆幸有这样的机会,可以通过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壮志。
这首诗是在曹操五十三岁时所作,当时共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四章,此首《龟虽寿》则为最后一章。写这组诗是曹操由兴而发的,那时的他已经步入老年,自己回想一生的历程,不由感慨万千。
为实现自己的野心与抱负,曹操常年征战且用尽心机,是非常疲劳的一生,所以在诗一开篇便这样写下感兴之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这足以说明一个事实,当时的曹操是神智非常清楚的。因为在古代多少得天下的枭雄都有过长生不死之梦想,可他却深刻意识到人生不可能恒远的现实,这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
不过,人生有死不可怕,可怕在无志,所以曹操叹完人生之真意便转笔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既为曹操自言己志之作,又是充满豪情的乐观心态所现。它不但音律沉雄,而且内涵豪迈,其勇于进取、不甘衰败的壮志之情跃然纸上。
曹操不但有睿智、豪情,更有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于诗末四句便可从中读出其乐观、进取,热情生活的现状。全诗胜在气势高亢,而且态度明了,这与曹操当时志得意满之现实相关,当然也与他不同于普通人的缜密心智相关,是不可多见的壮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