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属于哪个市哪个省(重庆区县地名网——彭水县)
地名由来:以境内的彭水(郁江)得名。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重庆直辖市东南部,与湖北、贵州毗邻。位置处于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幅员面积3905.22平方公里。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穿过本县,至重庆市中心200公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3903平方千米。总人口67.3万人(2008年)。北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接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东连黔江区,东南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连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连武隆县,西北与丰都县接壤。地处北纬28°57′-29°51′、东经107°48′-108°36′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40公里,水陆边界线总长414.90公里,幅员面积3905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11个镇、28个乡:汉葭镇、保家镇、郁山镇、高谷镇、桑柘镇、鹿角镇、黄家镇、普子镇、龙射镇、连湖镇、万足镇、靛水乡、岩东乡、鹿鸣乡、平安乡、棣棠乡、太原乡、三义乡、联合乡、石柳乡、龙溪乡、走马乡、芦塘乡、长滩乡、乔梓乡、迁乔乡、新田乡、梅子垭乡、诸佛乡、小厂乡、桐楼乡、鞍子乡、善感乡、双龙乡、石盘乡、大垭乡、润溪乡、朗溪乡、龙塘乡。
历史沿革
隋置彭水县。因彭水得名.彭为鼓声,黔江峡水澎湃之声似彭,因名。1983年改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1998年11月27日,朱砂乡人民政府驻地由陈家园迁移到陈家园村大田角,共和乡人民政府驻地由铁碛坝迁移到共和村凉风洞,新化乡人民政府驻地由何家坝迁移到井溪村白虎场(渝府[1998]202号)。
历史文化
彭水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诞育了巴蜀最古老的“"黔中文化”。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今郁山镇置涪陵县,北周置黔州费县。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彭水县。唐置黔中道于此,并置黔州,彭水成为今渝、黔、湘、鄂结合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政权对西南边陲中部约30万平方公里地区少数民族实行羁縻统治的据点,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唐、宋两朝,中原纷乱,而黔州独守,社会经济齐头发展。元、明两代,多次“赶苗拓业”,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萧条。清政府招民垦荒,还民休养生息,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到清末"舟楫往来,商贸辐辏,百货云集,盐、茶、油、漆、苎麻诸物转运各地,使“彭水财富,甲于酉属”。民国时期,兵匪频仍,人民啼饥号寒。1949年11月16日彭水解放,从此人民当家作主,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地形地貌
彭水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彭水地貌的主要特征。地形地貌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主要山脉呈北北东向延伸,成层现象明显,谷地、坡麓、岩溶洼地及小型山间盆地相间,逆顺地貌并存。各类地貌中丘陵河谷区占13.39%,低山区占52.88%,中山区占34.03%。


地质概况
彭水的地质构造属新华构造体系,位于鄂黔武隆起带向四川中台坳下降的斜坡上。晚侏罗系至晚白垩世间的燕山旋回的宁镇运动,以水平挤压为主,形成老厂坪背斜、普子向斜、郁山背斜、桑柘坪向斜、筲箕滩背斜等规模巨大的北北东向褶皱及筲箕滩、七梁子冲断层等伴生断裂。第三纪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中,使县境普遍间歇性而又不均衡地抬升,造成郁山一马武(石柱县境)及太原、棣棠、三岔溪、诸佛、桐楼、大园、龙塘、弹子岍正断层和火石垭、龙洋、大垭、石盘逆掩断层以及筲箕滩冲断层等,形成北北东向岭谷相间的原始地貌。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古生界奥陶系、古生界志留系、古生界泥盆系、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气候特征
彭水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发量950.40毫米,年均气压978.60百帕毫巴,无霜期311天。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雪。无霜期长,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早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局部大风、冰雹;初夏常有连阴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雪无严寒,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
彭水气候的另一特点是,立体差异大: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便递减0.46-0.55℃;年积温约下降200℃左右。年无霜期由沿江河谷的312天,递减到中山区的235天。年日照时数,低中山区受山脊和云雾阻挡,要比平坝约少四分之一。
自然资源
彭水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全县现有耕地9.20万公顷,水域0.44万公顷,草地3.12万公顷,林业用地18.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7.3%,活立木蓄积量达242万立方米以上。有终年不断流、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条,流长359.70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481.4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丰富,理论储藏量1070.30万千瓦小时,除乌江外,可开发量4.41万千瓦小时。有野生动物103种,鱼类69种,饲养畜禽品种13个。有煤、萤石、重晶石、大理石、高钙石灰石、盐、铁、钾、铜及部分稀有金属等矿产,其中煤总储量2.60亿吨。
旅游资源
彭水旅游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供观赏研究者达80余处,且多集中在汉葭、郁山两镇;青山绿水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造就了门类齐全的自然景观,其风景名胜多集中在乌江、郁江和芙蓉江两岸。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辉,极具开发价值。现在已经开发的旅游景点有:阿依河鞍子苗寨
彭水属旅游资源富集县。资源单体达798个,囊括了旅游资源的六大类型,从基本类型分布上看,彭水县达43种,且一部分具有较高品味。譬如“乌江画廊”及神龙谷的险、秀、雄、奇;芙蓉江、珠子溪的幽、静、古、稀;茂云山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景;龙门峡的动人传说;苗族民风民俗及众多人文景观等。但由于我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通往各景区(点)的公路等级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覆盖率尚不能达到要求等,使得景区(点)开发难以进行,招商引资十分困难,同时,由于县财力拮据,投入旅游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景区的宣传促销、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目前,彭水县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旅游收入700余万元。
彭水县将力塑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神龙谷、“乌江画廊”、保家观光农业园区、芦渡湖郁江漂流等精品,并与武隆县联合开发珠子溪景区。在开发方向上以短期休闲度假为主,以特色生活参与为辅的综合旅游区,最终将形成峡谷风光、休闲度假、水上娱乐、民俗参与"四位一体"的旅游活动区,在空间格局上,基本形成“一点、三线、四片区”的旅游总体格局。
即以彭水县城旅游中心点,充分完善县城旅游接待设施,并依据县城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将其建成集旅游服务、购物、观光、娱乐、科考、革命教育等多功能的旅游中心城镇。
以国道319线、乌江航线、彭水至茂云山为旅游的主要线路。
最终形成汉葭休闲娱乐区、茂云山绿色度假区“乌江画廊”漫游及神龙谷探险旅游区、保家生态观光游乐区。
特色小吃
1、彭水荞面豆花的历史年代久远。今天的彭水县,豆花面馆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火红。特点:趁热蘸食,鲜香嫩滑,食欲顿开。制法:1、“荞面”选用优质荞子磨成细面制作而成,不加其他成分,保持荞子的原汁原味。成品面条比普通面条粗一些,稍长一些。2、“豆花”选用黄豆磨浆点酸水而成水豆腐,然后再用豆浆煮熟,其特点是细嫩软绵。3、“佐料”有酱海椒、味精、盐、花椒、姜沫、蒜水、葱花、等佐料。4、食用时将煮熟的豆花盛装在一碗内,盖上煮熟的荞面。用一小碟拌匀的佐料。用筷子将荞面和豆花挑进小碟内,边蘸佐料边吃。
2、嘟卷子是彭水最为特殊的小吃之一,以前采用特殊的一种蕨类植物为原料,(现今改为红薯)磨成细面,加水成糊状,再放进热锅里烙成块,然后卷成圆条,切成一卷一卷的,蒸熟,拌上调料于是就成为晶莹剔透,软糯滋润,别具苗家风味的彭水名特小吃---嘟卷子!
3、心肺米粉乃彭水一大风味小吃,心肺米粉色泽美观,颜色红亮、质嫩鲜美、软糯适口、麻辣鲜香、细嫩化渣。这种小吃风味浓厚,鲜滑爽口,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是彭水的大众早餐。
4、洋芋花是用特殊工具把洋芋加工成花一样的形状,油炸后,加上调料,味道独特,是好吃的人最喜欢的风味小吃。
5、汤圆是用优质糯米粉制成,汤圆馅是各种香甜可口的食品混合而成,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可口,营养丰富。是彭水的特色小吃之一。

